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

不愛練琴? (一) 從朋友對小孩練琴的要求談起

文 / 易繼心

          在網路上遇見一位九年沒碰面、也有數年沒連絡的朋友,很興奮。問起她十歲的兒子,她與我分享了這段影片。

          她向我抱怨兒子不愛練琴,討厭她盯他練琴、挑他毛病,生氣起來還會哭鬧。如果不認識這對母子,或沒聽過這男孩拉琴的人,聽到這位媽媽這樣說可能會想:這樣學琴真是破壞親子關係!何必這樣強迫小孩練琴呢?不要學算了?甚至會以為這又是位虎媽!

          我朋友小孩參加的是克里夫蘭音樂學院先修班裡的 Suzuki Program,上個別課、還有室內樂與樂團的練習。她說兒子喜歡拉室內樂 (重奏),不大喜歡上台,就算上台也不是練得特別多。還說那裏的小孩也都不愛練琴,並不只是她兒子。但是因為老師很盡心,對學生總是鼓勵,常給學生機會上台演奏,創造出了很好的學習環境。她從每次的發表會中,都能發現又有幾位學生突飛猛進。

要學琴為什麼不愛練琴?
          小孩不愛練琴是很正常的,會自動自發、勤奮又很開心地練琴的小孩真的很少。這不難理解啊!好玩的事情很多,到處跑、動手操作的活動變化多不無聊,呼朋引伴、戶外的遊戲也總是很有趣。練琴必須孤單一個人,如果有父母陪,也多是被要求練久一點、仔細改正錯誤......。每個曲子在陌生的時候好像都找不到音,要很仔細地讀譜,一再反覆才能熟練。其實,連看書都比練琴輕鬆、有趣呢!書上的字可能都認識,就算不認識也不大要緊,可以繼續往下看,而且不用一直反覆讀同樣的段落。現在的環境中刺激多,使小孩靜不下來,電視節目、電腦手機遊戲推陳出新,追求快速多變的聲光效果,人們的感官習慣被各種刺激填滿。從小開始就玩3C產品的這一代,看書都很難了,更何況是練琴?

          說到這裡不難看出練琴和其他活動、學習的差別。練習樂器完全是「主動的」活動,而且是很複雜。腦袋放空、不了解譜上的內容是完全沒辦法演奏的。光是把譜看清楚就已經不容易了,還要手腦並用演奏出來,不只這樣,更要仔細聽是否彈 (吹、拉) 正確了,如果聽到錯誤就必須自己修正。到了更進階的程度,尚要求情感的表達,與個人特質的發揮,必須自我發掘、自我挑戰。

          所以,由小孩不愛練琴的原因可以看出「練琴」這件事的特殊性。如果能克服不愛練琴的狀況,真的可以算是很大的成就。而現在教育中缺乏的訓練,包括不重視個別差異、無法訓練獨立思考、忽略想像力及創造力的激發...等,在樂器課程中完全可以提供。

琴要練多少?
          學琴是一定要練習的,但要練多少?家長應該要求到什麼程度?

          在討論琴應該要練多少的問題之前,我們可以想想,是否也常聽父母們抱怨孩子不愛做功課?拖拖拉拉不會自動完成?不夠用功?成績不好?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其實是多方面的,「要求小孩」這件事牽涉了兩個層面:一是小孩的表現,一是父母的期望。就練琴而言,是練琴的成效是否符合父母的期望。

          從錄影中,我們可以聽見這位小小提琴手拉得非常流暢熟練,雖然在音準、節奏準確、速度掌握、音質清晰、音色修飾...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間,但是他對於音樂充滿熱情,也能發揮樂曲的特色,將自己的情感經由琴聲傳給聽眾。相較於同年齡的小孩還來說,已有十分超齡的表現。

          若是像他母親所說練習得很少,那表示他練琴的效率很高,也許是天資聰穎,也許是老師指導得好,也許母親在練習時給予很多協助,也許還有其他得天獨厚的原因...。但也正因為如此,他母親認為他的缺點可以藉由更多的練習有所突破。

家長的心態
          這位朋友雖然對兒子的要求高,但其實最在意的是「他心中是否有音樂」,也就是所謂「音樂性」的培養。因為這男孩是真心喜愛音樂,他母親能辨認出並且重視這特質,才很願意栽培他學琴。很幸運地,他不但小提琴學習很順利,現在又主動要求學鋼琴。

          在孩子學習樂器這件事中,家長心態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。家長本身很喜愛音樂,能創造出適合學習的環境,加強小孩學習動機。如果家長只從練習多寡與成績來衡量,有可能給予過大壓力,而抹煞學習的興趣。這裡並非主張不要求小孩練琴,而是在要求的同時,更要考慮如何提高主動學習的意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