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基礎與要求

文/易繼心 (2014.11.25)

        每週上這位學生的鋼琴課我總是特別感慨。直到國中她都是在音樂教室學琴,除了鋼琴還學習另外兩樣樂器,可說是對音樂有興趣,也算是有認真在學。依術科甄試成績可以進公立高中音樂班,但後來選擇了私立學校就讀,才成為我班上的學生。

        剛遇到她時她彈著海頓奏鳴曲,已經跟以前老師上過幾次課了,但仍彈著自己沒有察覺的錯音。我問她是否知道有彈錯?以前老師是否有改正過?答案都是否定的。更嚴重的問題是,隨著節奏變化她彈奏的速度也會改變,每個小節可以有都不一樣的速度;其實正確地講,她隨時的速度都可以不同,她的彈奏沒有一刻有穩定的速度。我問她是否知道彈琴需要一直打拍子?她的回答當然也是否定的。

        於是,我就很認命地當她的「錯音特攻隊」與「人工節拍器」。上課的目標很清楚地確定為:彈正確的音、準確的節奏、使用好的指法,與建立穩定的速度感。一年來的成績是:她聽得出彈錯音,並會自己校正了,速度仍在擺蕩掙扎中。


        這讓我想到幾年前另一位學生。國中已唸了三年音樂班,到了高中一樣不知道彈琴需要數拍子。於是當她彈奏很投入、感情澎湃時,速度也是渾然忘我,如無韁野馬

        在台灣教琴已不是一兩天,這種事其實也見怪不怪了。但還是很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。這裡談到「穩定的速度感」,有這麼困難嗎?是需要無比的天賦才能獲得?還是練習就可以學會?寫到這裡,我又想起以前教過一位完全初學的小女孩:每首曲子我們都邊彈邊唱加數拍子,幾個月下來她的速度節奏極準確,彈奏正確,而且她唱得不亦樂乎。

        建立習慣真的需要從小、從基礎課程開始。所以各位家長們想想,初學的課程可以隨便、好玩就好嗎?老師是應該讓學生有興趣就好,不要要求嗎?

        也許還可以想想,為什麼音樂教室的老師不要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