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只是給他玩一玩就好!

文/易繼心 (2014.11.27)

          在停了四個月的鋼琴課之後,媽媽又帶著小明來上課。

          和以往一樣,他一進門脫了鞋子就迫不及待地衝向鋼琴,把琴椅拉出,跳上去,把琴蓋打開,把蓋琴鍵的絨布折好放旁邊,就叮叮咚咚地彈了起來。因為我和他媽媽還在講話,就請他稍等一下,他因為不想等,發出了不高興的叫聲,就和他以往不耐煩時候一樣。

          媽媽跟我解釋:只是給他玩一玩就好!我們像以往一樣,從「螃蟹爬半音」開始,我還沒有來得及和他做「猜猜怎麼彈」的練習,他就拿起一本譜,開始翻最喜歡的曲子,彈了起來。他剛開始看低音譜記號還有些慢,彈一會兒之後,就愈來愈熟練。令我很訝異的是,他對音符長短的掌握、兩手的協調性並沒有因為課程中斷而退步。我們共複習了五首曲子,又學了兩首新的,就這樣上足了一節課的時間。
          對於他母親「只是給他玩一玩就好!」我並沒有怎麼特別的回應。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上課方式,小明很習慣,學了不少曲子,只不過太久沒上課,他好像忘記以前最愛的「猜猜怎麼彈」。

          累積了幾年的教學經驗,發現家長對老師的期許,和對小孩的要求,其實是反映自己的心理狀態。因此探究那句「只是給他玩一玩就好!」所透露出的訊息,也許要比嘗試調整上課方式來得有意義。有些什麼可能性呢?這位媽媽可能有很先進的教育觀念,希望兒子從玩之中學習嗎?還是她希望上課時玩一玩就好,回家不必練習?也許她不想陪小孩練琴,因此怕老師要求?會不會是上課好玩,不必練習,又可以進步神速?如果只要玩一玩,怎麼不在家裡母子兩人玩一玩就好?

          現在家長普遍害怕給小孩壓力,「玩一玩」的說法常常可以聽見,而每位家長這樣說的背後可能都有各自的原因。到底上課為什麼會有壓力?如果有,是來自老師?父母?還是學生自己?為什麼父母一開始就會有小孩壓力太大的想法?在沒有特別的徵兆之前?如果老師真的只是陪玩,壓力就不存在了嗎?

          語言是表象,在把大家弄迷糊的同時,會不會也給下一代錯誤的引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