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
也是揠苗助長


文 / 易繼心 (2013.4.10.)

     春假時應邀去擔任一場鋼琴比賽全國總決賽的評審,國小五年級音樂班組中有一位小男生特別引人注意。他個兒小,坐在琴椅上腳踏不著踏辦,演奏前父親幫忙放置了安裝有輔助踏瓣的腳凳。現在的孩子普遍營養好發育早,怎麼五年級還個子這麼小呢?

    我在預賽評審時就已經見過這位小鋼琴家了。他其實只有二年級的年齡,參加了國小二年級和五年級音樂班兩組。當時兩次上場彈的都是蕭邦D小調前奏曲(作品2824首),因為技巧出眾,音樂表情豐富成熟,在二年級組顯得特別突出,令我印象深刻。到了五年級音樂班組又看到他彈同一首曲子,特別請主辦單位查證了他的年紀。

     在這次的全國總決賽中,他上午參加的五年級音樂班組中,演奏了蕭邦第二首詼諧曲(作品31)。這首曲子第一段的急板中有許多跨八度的和絃,需要夠大、有力而靈活的手才能勝任。聽得出來他是彈得有些辛苦,有些和絃沒有彈清楚,甚至沒有彈出來。在一段右手有許多八度和絃的樂段中,因為和絃觸鍵的力度控制得不盡理想,影響了旋律的表現;而左手八分音符有些慌張趕拍,使得原來就很吃力的右手旋律無法自由發揮。簡而言之,演奏這首音樂所需要的技巧超過他目前的手所能達到的。很不巧的,在他之後一位五年級長得又高又壯的男生也選了同一首曲子,音色、音量及情感表達就達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境界。

     到了下午是國小二年級組的總決賽,這位小鋼琴家演奏了貝多芬「月光」奏鳴曲(作品272首)的第三樂章。同樣需要大而有力的手,因為很多快速的十六分音符,對於手的負荷更甚於蕭邦第二首詼諧曲,需要更大距離的手指伸展。他算是彈得很不錯了,速度夠快,也沒有明顯的失誤。但仍舊是能聽到手、技巧的限制,樂句語氣顯得粗糙,無法呈現音樂應有的張力及效果,令人覺得有些遺憾。

     這位小鋼琴家在同齡參賽者當中算是佼佼者,技巧及音樂表現都有超齡的水準。從初賽到決賽剛好一個月的時間,準備了兩首不同的作品,而且都相當困難,算是非常認真而有企圖心的。越了三級參加五年級音樂班組,可能是想試試自己在大三歲專業學生當中的程度。但是筆者個人認為,由於他選曲的不適當而無法有最佳表現。很想知道這兩首樂曲的選擇是出於他自己的意願,還是老師家長的要求?

     在這場全國總決賽中有位國小一年級組的小女孩彈了蕭邦D小調前奏曲。六、七歲能彈出這曲子是很令人驚訝的,可以算是她的成就之一。手指靈巧、節奏感、記憶力佳等優點不在話下。但是因為她的手實在太小,速度不到、力量不足之外,音樂的表現也不盡理想。

     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小朋友要演奏超過自己程度、身體限制的曲子?手夠不夠大關係到的不只是彈不彈得到八度而已。太過勉強彈出來的和絃或是音群,在音色及力度上都無法控制得很理想,而且過度緊張的手及手臂在活動、施力上會受影響。就算這次成功地挑戰這首曲子,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勉強的技巧而導致日後的傷害?再者,演奏音樂不只是彈出音就好。就國小一、二年級的學生來說,在音樂的感受、理解上還在剛開始的階段,不容易表現音樂內涵較深刻的樂曲。以教學觀點來說,若是太重於克服技巧問題,有可能會損害音樂性的培養。

     技巧是用來表現音樂的。除了技巧,詮釋樂曲還需要充分的理解力、感受力及豐富的想像力,這些也都算是學習音樂的重點。彈難的曲子就是程度好的觀念是台灣音樂界長年以來的迷思,比賽考試的選曲往往偏難。這不光是教師的問題,成績、名次導向的教學壓力,學生被養大的胃口都是因素,要抵抗這樣的風氣真的很不容易。所幸評審們並不是一味偏好困難的樂曲,這在比賽的結果真的有反映出來。

     音樂的迷人、獨特之處正如法國詩人雨果所言:「那無法言喻而不可壓抑的,以音樂表達。」演奏音樂是因為我們心中有話要說,而且是用一種很特別的方式來呈現。能學音樂,領略掌握這項藝術的奧秘是何其有幸!如果抱持著「我也可以彈」的心態,將天份拿來炫耀,從小學音樂的目的是否就已經走偏了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